回顧歷史,對標世界——中國工業展會解析
2021年3月5日 來源:防爆云平臺--防爆產業鏈服務平臺 防爆空調 防爆電氣 防爆電機 防爆風機 防爆通訊 瀏覽 5944 次 評論 0 次
數十年來,展覽會作為行業信息交流的窗口,尤為被企業所重視。那么,工業類展會發展如何?趨勢如何?企業的需求有什么變化?企業如何選擇展覽會?都值得推敲一番。
行業規模、影響力都在提升
人類初簡單的物物交換,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發展成為商業,并促進了集市的形成——它包含了展覽的基本原理:通過展示來達到交換的目的,這也成為展覽的起源。而后經濟的發展,促使“展會”這一更專業的名詞出現。
時至今日,展會已經成為了一個頗為成熟的行業,對經濟有著巨大推進作用,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市場積極面向世界,經濟發展迅猛,展覽活動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并逐漸形成規模、行業細分。據相關資料統計,2017年中國會展業產值達4753億元,并預測在2022年中國會展產值估摸將突破6235億元——行業規模在增長、影響力在提升。
圖表:2017-2022年中國會展業產值規模預測
中國工業展覽會行業是如何興起?未來將朝著怎樣的方向前行?企業又會有怎樣的新需求?為此,我們與行業專業人士、深圳國際工業制造技術展覽會(ITES 深圳工業展&SIMM 深圳機械展)創始人姚紀廣先生深入交流,試以此文說明一二。
國內工業展會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信息嚴重不對稱
——展會的出現
1979年,深圳市成立;1980年設置經濟特區——作為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是中國與世界經濟交流的窗口,它與上海交相輝映,扛起了中國經濟的大旗。很多工廠從天而降,國家企業、外資企業都來到了深圳,但是相關問題也逐漸凸顯——供應鏈不健全、行業信息極為不對稱。
“工件不齊全,就連扳手、鉗子、螺絲等簡單的工業品都沒有。”姚紀廣表示,初的深圳一窮二白,企業建立后設備要購買、零件要配齊,但哪里買、找誰買、什么產品適合、什么價格合適,很多企業都不知道。
以工業鉗為例:進口產品售價也許是200元,國產的是20元,售價不同、制作標準不同,滿足的功能也不同——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需求,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一家家去找、一個個市場中間人來推,成本太高、范圍太窄。
準確的信息交流成為深圳乃至全國當時迫切的需求!
“在當時,彼此能見上一面都特別有感情”姚紀廣表示,在交通不算發達的年代,企業發展變化卻極大,起起伏伏讓人心生感慨。展會的出現將大家聚集,信息得以交流變的充分,企業家終于不用滿世界的去找自己合適的產品了,這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在此背景下,展會飛速發展。以ITES深圳工業展為例,自2000年成立后的幾年內,展示面積超過三萬平方米,600多家企業選擇ITES 作為對外展示交流的窗口。
第二階段:市場經濟發展
——工業展會蓬勃發展
20世紀90年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定,經濟發展更為迅速,大量的港資、臺灣、外資、民營企業興起。
“那時候創辦公司都需要排隊,數量太多!”姚總表示,深圳連續數年處處在蓋工廠,從寶安到龍華,乃至到東莞——隨著企業增長爆發期到來,新企業對工業設備有著較強的購買力,同時新企業對外交流的欲望也更為強烈,展會有了更好的生存空間,不光是深圳、廣州等城市,一些更小區域的展會,都得到了很好的收獲。
這個發展階段持續了一段時間,工業展會行業發展迅速,直到2008年后的金融海嘯到來。
第三階段:“撿錢”時代落幕,下一個方向是?
金融海嘯爆發,企業死傷一片,展會行業同樣如此——撿錢時代已成為過去,作為展會組織者,需要思考展會如何更專業地服務客戶。
工業的勞動力時代開始拉下帷幕,數控機床開始取代傳統人工操作。自動化設備憑借其自身相對簡易的操作性、較為明顯的效率與質量的提升獲得市場青睞,以前幾年培養一個行業老師傅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服務的終端行業需求在變,不景氣時期的工業展覽會本身也開始變化。他們開始思考,客戶關注什么?展會能提供什么?展會開始往有取舍、專精深入的方向發展。以ITES深圳工業展為例,隨著人工勞動被機床取代,ITES深圳工業展果斷開始向著數控機床這一細分方向發展,逐漸的淘汰塑膠、包裝等展覽內容。
專精,被工業展覽會行業提上首要位置
姚總直言,大型展會或能一概而全,中小型展會勢必應該深入行業應用,做好細分——也是這段時期,綜合性展會開始衰弱,專精類工業展覽會開始崛起。
姚總舉例說到,以機器人行業為例:機器人作為綜合領域,涵蓋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其中,工業機器人被應用于3C電子、汽車制造、食品等諸多行業——通通包含、全部覆蓋這一展會運作模式在這一領域就已經有失敗案例——一些機器人綜合性展會短短幾年便從神壇跌落。
筆者同樣查證,以某機器人展會為例,綜合于機器人行業,卻并未針對當前熱門的行業進行細分,發那科、安川、庫卡等機器人行業代表企業從選擇到拒絕不過幾年。參展企業越來越少,觀眾也減少,多數參展企業卻是機器人產業鏈上游的企業的窘境環繞不去。
再以ITES深圳工業展為對比,展區劃分尤為深入——9號館為展示運動控制、直驅、物聯網、傳感器、連接器等全系列解決方案的運動與控制自動化技術專題館;10號館為展示減速機、帶、鏈傳動等應用方案的動力與傳動自動化技術專題館;11號館為聚焦機器人及非標自動化設備、智能物流、機器視覺系統的機器人及3C制造自動化專題館——均有對應細分深入。
發那科、安川、那智不二越、愛普生、優傲、廣數、華數等一系列國內外知名企業為之買單,“這就是市場需求,市場讓展會發展,展會不可能離開市場需求變化”姚紀廣對此表示。
各規模工業展會的發展抉擇-未來的對抗
縱覽工業展覽會的發展,我們以此瞭望未來。
華南地區,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區域,就工業展會而言,幾乎純粹的靠著企業與市場的需求便可與北方一些全國性的展覽會抗衡,但姚總表示此類的日子并不會長久,明年便是工業展會行業為動蕩的一年——華南區域將出現百花綻放的局面,國家、協會背景的,外國集團都會進入這一市場。
在南方,工業展亂戰時代將至。
如何應對?“腳踏實地,一磚一瓦的建設。”
隨著大型展會的市場開拓,華南自動化展、廣州自動化展,乃至ITES深圳工業展都將面臨巨大的挑戰與壓力。
姚紀廣表示,展會清楚地認清自己,根據自身優勢,正確的市場定位從而整合自身資源,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力是面對未來的關鍵所在。一定要根據自身實際狀況、區域市場做好細分深入——深圳地區3C電子行業為主,展會的主導力量便放在此處。
“什么產業都適合,想讓所有人都來看展,必須是大展會;倘若中小型展覽會也如此,將會常年在低端展覽會的門檻徘徊。”數年的市場深耕的姚總發現,沒有主題的自動化展覽會這些年都沒有發展好,且沒有形成扎實的基礎——可以預計在大展會強勢進入地區之后,這些展會企業必定“死傷慘重”。
很多有政府背景或有資金投入的展會后都走向末路的根本所在,就是這種在細分行業腳踏實地、一磚一瓦建設精神的缺失。
展會對行業的深入挖掘,可更快的讓展方積累相關行業資源,依托行業資源開展論壇、沙龍等深入交流活動。以更小型、更深入的活動為企業與企業終端客戶牽線搭橋,讓展會與企業實現良好的互動就是展會的競爭力所在。
與世界的對比
中國工業展會興起于改革開放之后,而有著百年發展積累的美日德等地如何?競爭日趨激烈的中國工業展覽會市場,也將很大程度上跟隨者先行者的步伐前進,至于走哪一條,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美國
成熟的工業體系下,新展會企業很難發展
美國展會準備周期相對較長,多為兩年一屆。
現階段,美國的工業展會多數有著行業協會的背景——這導致它們的展會相對封閉(即針對協會內企業較多)。但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展會雖然協會舉辦較多,但始終是市場行為,政府干預極少,多以交通、住宿等基礎設施服務為輔助。
當然,近些年也有相對開放案例,如芝加哥機床展已經開始與漢諾威合作,把工業自動化融入機床行業——轉型也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阻力很大。
形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在于美國工業體系相對成熟,工業行業新興企業相對較少,新展會出現的可能性很低,展會行業創業機會相對較少。
未來的中國則有著很多的不確定性,展會行業依舊有不少新生力量出現,而一旦體系成熟之后,“上車的便上了車,沒上車的便很難有機會”便是展會行業發展的預兆。
德國
成熟的分工下,展會與城市背景的結合
德國的工業尤為發達,分工也更為明確,往往是城市產業與展會相結合的形式進行。
德國單個城市人口普遍在300-500萬人左右,每個城市都有自身很有特點的產業,諸如汽車工業展、機床展、玩具展、焊接展,這些展會的舉辦地多為該城市的強勢產業。
城市產業與展會結合的方式,讓展會誕生便能擁有專業觀眾,這讓展會更趨于“事件營銷”——以漢諾威為例:它會將世界的信息吸納到展會統一發布,從而實現展會價值。
不過就實際而言,中國短期內并不會模仿其展會發展模式。
日本
與中國展會形式像,但是更為細分
日本工業相對成熟,展會發展同樣如此,他們的展會相對細分、針對,以機械類展會為例,機械展分成若干細分,每一個細分都針對一個專業行業的人群,觀眾與參展企業匹配度極高。
形成這一展會特色的原因在于,日本以中小企業居多,他們無法自主建設產業鏈,便需要依托展會這類方式來尋找產品,滿足自身配件需求。
故而在日本的工業展覽會上,參展觀眾多與參展企業進行臨時性的需求交流、技術交流居多,很多專家都會聚集在展會上給企業解答問題。
不同于美國、歐洲地區的兩年一屆的頻率,日本與中國為相似,一年多次的展會同樣存在——日本同樣是工業展會行業相對成熟的國家,而日本展會形式也是中國展會為可能選擇的發展方向——針對細分行業,為觀眾與客戶提供技術交流、臨時性供需交流的平臺。
何去何從?小總結
在未來長時間內,工業展會成長快的地區是亞太地區,中國、印度、東南亞等都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
未來十幾年內,更深入的針對行業應用、更細分的經營市場、為客戶提供更為深入的交流服務將會是展覽會行業的發展關鍵——綜合性、無主題、無目標的展覽會將極有可能被淘汰。
就今年市場經濟下行壓力增加的情況,很多企業都在縮減參展費用——如何選擇有限的展會也是企業該思考的問題,如何選擇?在面對諸多展會的情況下,大多數企業也的確是選擇了行業內更為細分、更為針對的展會。
而對展會主辦方而言,展會作為終端需求與生產企業的橋梁,存在的價值將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大,競爭卻也會愈發激烈,深入行業、針對性的開展相關活動是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