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業用品服務平臺震坤行在江蘇太倉投資建設了智能制造基地。交易型平臺向智能制造延伸,將研發、生產、流通、銷售等多環節串聯起來,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協同內外部生產能力,組成更有效率的供應鏈,已經成為很多垂直領域B2B企業的共識。
上海印發的《上海市促進產業互聯網平臺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指出了同樣的方向:“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服務能力,加速推動產業互聯網平臺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聚焦產業互聯網平臺重點集群和制造業重點環節,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效能,推進業態集聚、要素提升,打造協同融合的產業生態。”
震坤行工業超市董事長兼CEO陳龍分享了他關于建設智能制造基地的戰略思考,他認為數字化技術愈發成熟,而平臺型電商依靠大數據積累,擁有深度洞察客戶需求的能力,可以通過智能制造推動產業鏈質量升級。這樣的戰略思考對于工業品之外的其他領域也有參考意義。
借此梳理了震坤行、捷配、致景科技等公司的智能制造實踐及其背后的相通之處,發現產業互聯網平臺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或將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全球供應鏈重構的重要推力。
2023年7月3日,在距離震坤行上海總部40公里的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震坤行首個購地建設項目——震坤行智能制造(蘇州)有限公司項目奠基動工。
該基地總投資預估1億美元,注冊資本3000萬美元,計劃建設總面積是31617.75平方米,包括生產車間,自動倉儲,研發實驗室,辦公室等功能場地,產品品類以非標精密金屬加工件為主,包括非標高端緊固件,FA機加工金屬件等,預計2024年9月30日竣工。
在奠基儀式上,鐘鼎資本合伙人朱迎春說:“本次項目是震坤行進一步深化鞏固供應鏈優勢的重要支撐,也是太倉地方政府投資基金和投資企業三方完美合作的典范。”
2014年開啟電商業務后,震坤行依靠互聯網和數字化能力,成為國內頭部一站式工業用品采購與管理服務平臺,為何選擇投身上游工業品研發生產?
震坤行工業超市董事長兼CEO陳龍回答說:“這不是簡單的一個制造工廠,我們希望利用這樣一個基地做智能制造的探索和研究。”
據陳龍介紹,從產品品類上,太倉基地生產非標高端緊固件,背后考量是,中國現在還有20%左右的高端緊固件依靠進口,而震坤行希望能在這方面加大研發,并和其他生產合作伙伴一起實現國內生產,替代進口。
此前,震坤行在PPE(個人防護設備)領域已經有類似做法,其建設的安丹達CNAS研發實驗中心負責研發,合作伙伴負責生產,目前該實驗中心已經通過了由中國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頒發的《實驗室認可證書》。
太倉基地將同時具備研發和生產能力,以及非標機加工件的敏捷制造能力。對客戶來說,以往非標產品尋源及生產成本較高,通過在線方式連通生產,則能夠快速反應以及規模化生產,從而降低成本。
“我們會根據不同的品類來判斷我們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對整個產業鏈來講價值是最高的。”陳龍強調稱,“我們的基本的原則是,合作伙伴能夠做的,我們就沒有必要去參與具體的制造。”
不僅如此,太倉作為震坤行第一個智能制造基地,更重要的目的是驗證工業品領域協同智能制造的設想。
據陳龍介紹,太倉基地將不僅只有震坤行自己的工廠,還將吸納供應商合作伙伴,共同組成研發生產制造集群。“我們獲客,獲取數據,提供數字化手段,甚至來提供關鍵的設備,但是由我們的合作伙伴來主導生產,我是構思這樣一個模式。”他說。
作為平臺型電商,震坤行擁有1700萬SKU,累計服務了10萬個客戶,積累了數字化能力及客戶需求洞察能力,這些能力向上延伸,協同工業品廠商的制造能力,能夠產生什么樣的價值?
陳龍認為,整個制造業越來越客戶導向,以前是規模生產,通過庫存來銷售,現在是依據訂單生產,按照客戶需求,實現非標定制化的快速生產。“智能制造最顯著的價值體現,數據完全是客戶導向的,依據客戶的需求在線接單、在線生產,非標生產的成本降低為和大規模制造相當的成本,這個優勢非常強。”
因此對震坤行來說,從供應鏈的流通環節交易環節向上延伸到研發生產環節,提升產品競爭力以及交付可靠性,是客戶價值創造越來越深入的體現。
按照陳龍的設想,太倉基地智能制造模式驗證成功后,震坤行將在全國6~8個工業制造業區域建設類似的智能制造基地,一方面離客戶更近,敏捷生產,減少備貨;另一方面集中產能,減少能耗,實現綠色制造。
再下一步,震坤行還將同制造業伙伴一起,向海外發展。
實際上,不僅僅是工業品,在更多的垂直品類領域,B2B在線交易與智能制造結合,相關實踐越來越多,其背后的共識則是產業互聯網平臺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不久前,上海印發的《上海市促進產業互聯網平臺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簡稱《行動方案》)指出:
推動平臺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在數據賦能端,鼓勵產業互聯網平臺結合用戶需求,幫助一批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升產品性能。在研發設計端,推動產業互聯網平臺設立企業研發中心、設計創新中心,加快產品和服務升級。在生產制造端,鼓勵產業互聯網平臺向制造延伸,革新產品制造、生產組織和市場服務方式,通過“新技術+系統集成”模式,打造數字供應鏈系統,提升平臺服務能級。
《行動方案》還提出了具體目標:
聚焦產業互聯網平臺重點集群和制造業重點環節,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效能,推進業態集聚、要素提升,打造協同融合的產業生態。力爭到2025年,產業互聯網平臺交易額突破3.3萬億元;引育100家以上的產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其中30個以上的頭部平臺、10家以上的新上市企業和獨角獸企業。
ECMS電子產業領域的捷配,是從交易平臺到協同制造的典型案例。
捷配創科技始人周邦兵,在“第二屆長三角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峰會”上講述了捷配發展的三個階段:
2003-2012年,電子元器件交易平臺;
2013-2018年,交易平臺+線路板打樣工廠;
2019年至今,產業互聯網協同制造。
周邦兵說:“2018年的時候我們發現從國外接過來很多訂單,自己工廠做不了,要發到其他工廠去。而我認為小訂單是未來趨勢,那個時候我就產生這樣一個想法,我說與其自己不斷擴產能,買土地,建廠房,買設備,增加工人,還不如我接訂單過來,把訂單給到這些工廠,用數字化賦能給到這些工廠。”
周邦兵是協同制造的積極呼吁者,他說:“怎樣圍繞整個生態鏈,圍繞整個產業鏈,圍繞上下游,把所有的工廠聯結在一起,實現數字化實時共享,實現協同制造,這是我們工業互聯網從業者的使命。”
據了解,目前捷配在全國布局有1個中心、8個產業基地、9個自營工廠,協同工廠數量2842個,協同設備數量14683臺。
紡織服裝領域的致景科技,在智能制造及產業集群的道路上已經走得非常深入。
成立于2013年的致景科技,業務起家于紡織面料交易平臺“百布”,后不斷向紡織服裝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發展出“全布”、“天工”、“致景金條”、“致景紡織智造園”、“致景智慧倉物流園”等業務板塊,覆蓋從原材料生產到成品布流通、服裝制造的上中下游全產業鏈。
其中,“致景紡織智造園”是2021年致景科技在四川宜賓市屏山經濟開發區投資建造,占地2600畝,總投資105億元,年產30億米織布,年產值150億元,新增就業人口1.4萬人。
據了解,致景科技并非自己建廠生產,而是為入駐企業提供軟硬件解決方案。紡織車間配備了自動化、智能化紡織生產設備,每一臺設備都搭載致景科技研制的IOT設備并實現聯網,還有“巡檢機器人”實時監測倍捻機運行狀態,通過生產數據的匯總和大數據分析,生產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數據實現精益化管理。
2022年11月9日,四川致景紡織智造園16#智能紡織車間正式出庫第一車坯布。
致景科技在中西部也建立了產業園區。2021年11月17日,致景科技與某市紡織工業城(開發區)管委會簽訂50萬錠紡紗、1萬臺織機和5萬噸印染項目協議。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預計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產紗線約6萬噸,坯布約10億米,年總產值約200億元,帶動就業約8000人,是該省最大紡織全產業鏈園區。
2023年5月,致景科技與湖北沙市區政府合作共建智能織造產業園,年產20萬噸針織坯布,年產值預計可達60億元,綜合稅收約1億元,提供就業崗位700個。
類似的B2B在線交易與智能制造結合的案例還有國聯股份、硬之城、海智在線等等,可以說,通過訂單在線、運營在線和數據在線,重新組織供應鏈,正是產業互聯網的核心價值。
震坤行正在依托中國供應鏈優勢,拓展越南、歐美等市場;捷配的海外業務覆蓋210個國家和地區,在其總業務中占比52%以上。
從更宏觀的層面看,震坤行、捷配等有供應鏈組織能力的企業參與全球經濟,將發展出新的模式。
《中國出口之謎》一書分析過去30年中國出口奇跡的成因,認為中國企業深度參與發達國家跨國公司主導的全球價值鏈,中國制造/組裝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并借力國際市場巨大的規模效應獲得持續增長的動力。
全球價值鏈主導企業擁有的品牌、技術以及全球批發和零售網絡,是推動“中國制造”在全球擴展的主要推手,比如蘋果、豐田、沃爾瑪等。
同時,全球價值鏈提供了一種非線性的創新模式,使得一些中國企業成為擁有自主品牌的全球價值鏈主導企業,如聯想、華為、OPPO和小米。
那么,在品牌的另一端,具有生產制造以及供應鏈組織能力的企業,應該如何參與全球價值鏈?
“我們需要培養一批有全球性影響力的企業,這樣我們中國企業在整個價值鏈里面獲取的價值比例會越來越高,否則我們作為非常基礎的供應商的話,很容易被替換。”陳龍說。
陳龍認為,中國制造,海外銷售的模式,存在對當地客戶需求的理解把握不夠準確、反應不夠快的問題,從整個供應鏈角度并不是最有經濟效率的。但在當地組織供應鏈,又面臨供貨能力不足的問題。
“這個時候就更需要我們協同一些制造業的合作伙伴,大家一起抱團出去,我們解決獲客的問題,解決倉儲交付等等這方面的問題,我們的合作伙伴解決制造的問題。”陳龍說,“整個全球供應鏈重構的過程,需要中國企業主動參與進去。”
從以前的中國制造,出口全球,到將來的全球制造,全球銷售。在這個過程中,具備數字化能力的渠道型企業有機會發展成為鏈主企業,帶動中國制造業一起出海。
上一篇: 增安型設備電氣設備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投訴電話:0377-62377728 舉報郵箱:fbypt@bjly.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