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是什么?
我們用老祖先拆文解字的方法,數字化轉型就是:數字化 + 轉型。
1、什么是數字化?
數字化通俗地說就是給一個東西加上數字科技。
數字科技就是你聽到的: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化、AR/VR、IoT、邊緣計算、區塊鏈等。每一個科技手段都產生新的數據。
相信大家已經切實感受到數字化為許多企業帶來了實現全新業務場景的可能性,當然也有許多企業因為數字化科技被顛覆。
下面是一些數字化的例子:
把本地服務器遷移到阿里云上。
給銷售系統增加一個APP界面。
通過回歸算法給營銷系統增加預測能力。
但以上不一定是數字化轉型。
2、什么是轉型?
轉型就是從A變到B,而不是從A變到A'。
類比到人,從碼農做到管理是轉型,從碼農做到高級碼農只是提升。回到企業,一個改變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但是沒有觸及運營模式、組織、人員、流程等,那就只是提升,不能稱作轉型。
轉型是關于看待業務的新視角。不是重復一個組織今天所做的事情,而是從一個新的視角來看待今天的工作方式。
轉型是對戰略、運營模式、組織、人員、文化和流程的全面改變,以不同的方式做事。簡單的講就是改變業務模式( ≈ 賺錢的方式)。
解釋了數字化和轉型,那么數字化轉型的字面意思就是:利用數字化科技和改變業務模式。但是要完整定義數字化,還缺了數字化轉型的價值和意義。
不轉型就會被淘汰。
30年前。企業關注的是自身,產品生產出來,只要質量過得去,客戶就會埋單。在價值鏈中,生產創造的價值最大。
20年前。企業規模化生產,并組建經銷商網絡。產品質量好,經銷商網絡鋪開,就不愁銷量。比如食品、飲料、服裝、汽車。因此,經銷商網絡創造了新價值,必然在價值鏈中切走了一塊。
10年前。生產過剩,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客戶不再僅僅關心質量,轉而關注品牌、體驗、個性化,客戶要開心了才消費。為滿足客戶需求,企業不得不投入營銷、維護客戶忠誠度、提升客戶體驗。新價值不斷在客戶這一端創造出來,從客戶端催生的企業新業務又從價值鏈中的生產和經銷商網絡環節切走了大大的一塊。
每10年都是一次企業業務模式的轉型,也是價值創造的轉型。
用一張圖概括:企業從產品為中心轉向以客戶為中心。
以產品為中心的時代,價值鏈的重心在產品質量和成本,業務關注點:生產、庫存、運輸、財務、銷售。
以客戶為中心的時代,價值鏈的重心在客戶體驗,業務關注點:客戶使用產品的完整旅程、全渠道整合、移動化體驗、忠誠度管理、個性化推薦等增值服務。
而在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產生更多價值的整體轉型中,數字化科技手段和數據的利用不可或缺,如: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VR、傳感器等等。
環境在改變,企業就得轉型。
如果你留意世界500強排行榜(剔除國有背景的企業),你就會發現留在榜單上的、或者排名提升的企業無一例外做到了兩點:
1、實現成功的轉型,或者企業的出現就是以顛覆的形式。迎合了市場變化,持續為客戶提供更多價值。
2、利用了數字化科技。進行了大量的數字化投入、應用,催化、達成轉型。
(而沒能完成轉型的企業排名不斷下降。)
到這里我們就能回答為什么的問題:在以產品為中心向客戶為中心的轉型中,不斷為客戶創造新價值。
好了,現在我們來嘗試給數字化轉型下一個定義。它就是:“數字化”+“轉型”+目的。
數字化轉型是通過對數字化科技的利用、業務模式的改變,旨在為客戶創造新價值,并幫助企業不斷提升競爭力。
有了思考和推導的過程,相信你能夠對數字化轉型有一個最淺顯的理解。
帶著這樣的理解,就可以從數字化技術、變革管理、數字化孿生、敏捷開發、設計思維創新理論等維度不斷擴充對于數字化轉型的認識。
“技術變化很快,但組織變化卻慢得多,這是數字化轉型的第一定律。因而,企業要推動組織變革,創造出轉型能力,這樣才能夠成功實現數字化轉型。” 我們可以稱之為“數字化轉型第一定律”,或是“喬治定律”(George’s law),總結起來就是:技術變化很快,但組織變化卻慢得多。
技術本身從來沒有為任何企業創造直接的價值。相反,企業通過技術拓展了不同的做生意方式,因而技術才有了價值。
—— George Westerman
上一篇: “十五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投訴電話:0377-62377728 舉報郵箱:fbypt@bjly.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