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油、化工、制藥、油氣儲存等行業的爆炸危險區域進行施工、改造或維修作業,猶如在雷區中行走。此處,一個微小的失誤——一個不經意的火花、一次違規的敲打、或是一刻的僥幸心理——都可能引發災難性的火災和爆炸事故。
此類區域的施工安全,已遠超普通工地安全范疇,是一套要求極致嚴謹、系統化管理的特種作業體系。本文將系統闡述爆炸危險區域施工的核心安全要求,為您的作業安全保駕護航。
1. 區域識別與風險分析
明確危險分區:施工前,必須聯合工藝、安全和電氣部門,精確界定施工地點屬于 0區、1區、2區(氣體)或 20區、21區、22區(粉塵)。這直接決定了后續所有安全措施的等級。
識別危險源:明確周圍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物質(如汽油、氫氣、乙烯、煤粉)及其特性(閃點、爆炸極限、點燃溫度)。
作業安全分析(JSA):對施工的每一步進行風險辨識,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并讓所有參與人員熟知。
2. 辦理特種作業許可證(核心管理手段)
動火作業許可證:在危險區域內進行焊接、切割、打磨、噴砂等能產生火花或高溫的作業,必須辦理。
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進入儲罐、反應器、管道等密閉空間作業,必須辦理。
臨時用電作業許可證:接入臨時電源、照明、工具等,必須辦理。
高處作業許可證:涉及高處作業,必須辦理。
原則:“一作業,一許可”,嚴禁無證施工、超范圍施工或許可證失效后施工。
3. 技術措施準備
工藝隔離:徹底切斷與施工設備相連的物料管道,采用 “雙切斷+泄放”(雙閥+排空閥)的方式進行物理隔離,嚴禁只靠關閉閥門隔離。
清洗、置換與吹掃:對涉及的設備、管道使用蒸汽、水或惰性氣體(如氮氣)進行徹底清洗、置換,直至檢測合格。
氣體檢測:施工前、施工中(間歇性)、停工后復工前,都必須使用經過校準的便攜式可燃氣體檢測儀對作業點及周圍環境進行檢測。
安全標準:可燃氣體濃度必須 < 25% LEL(爆炸下限)。超標立即停止作業,強制通風后重新檢測。
1. 火源控制
防爆工具:必須使用銅質或鈹青銅等無火花工具。嚴禁使用普通鋼制工具。
防爆設備:所有進入危險區域的臨時電氣設備(照明、開關、電動工具)、通訊設備(對講機、手機)必須是 “防爆型” 并處于完好狀態。
人體靜電:所有人員必須穿著防靜電服和防靜電鞋,并在進入作業區前觸摸人體靜電消除器。
火星控制:動火作業前,清除動火點周圍至少10米范圍內的可燃物,并用防火毯覆蓋或隔離無法移動的設備、管線。
2. 電氣安全
臨時電源:電源應從危險區域外接取,配電箱應設置在安全區。臨時電纜需有防機械損傷措施。
接地與接零:所有設備外殼、臨時配電箱必須可靠接地。
照明:確保作業區域照明充足,使用防爆燈具。
3. 人員與監護
專人監護:動火、受限空間等高風險作業必須設專職監護人。監護人不得離開現場,必須熟知應急程序,并配備可靠的通訊和滅火器材。
安全交底:施工前,必須向所有作業人員進行詳細的安全技術交底,告知作業風險、安全措施和應急逃生路線。
個人防護:根據作業風險,正確佩戴安全帽、防護眼鏡、防護手套、呼吸器等個人防護裝備。
應急準備:
施工現場必須配備充足、適用且便于取用的消防器材(如滅火器、消防沙)。
確保應急通道暢通無阻。
所有人員應熟知應急疏散路線和報警方式。
嚴禁交叉作業:盡量避免上下、內外交叉作業,如無法避免,必須采取嚴密的安全隔離措施。
工作銜接與變更管理:對于中斷后恢復的作業,必須重新進行氣體檢測和安全條件確認。任何施工范圍的變更,都必須重新進行風險評估和許可證審批。
工完料盡場地清:徹底清理現場,清點人員和工具,確保無火種遺留,無任何可能引發后續風險的隱患。
許可證關閉:施工結束后,由負責人、監護人和審批人共同確認現場安全,方可關閉作業許可證。
工藝恢復檢查:在恢復隔離的工藝設施前,必須進行最終檢查,確保所有盲板已拆除、所有人孔已關閉、所有閥門處于正確狀態。
在爆炸危險區域施工,安全管理的核心在于將 “動態風險” 通過系統化的方法降至 “可接受水平”。
安全施工“三部曲”:
施工前:風險識別是前提,作業許可是關鍵,清洗置換是基礎。
施工中:火源控制是核心,氣體檢測是標尺,專人監護是保障。
施工后:現場清理是責任,工完場清是標準。
請牢記:在爆炸危險區域,每一次違規操作都是在挑戰安全的極限,每一次僥幸心理都是在透支生命的額度。 唯有將嚴謹的制度、合格的設備和敬畏之心融為一體,才能在這片高危領域中,安全、高效地完成每一項施工任務。
上一篇: 工業自動化+AI:智能制造的現在與未來
下一篇: 隔爆型配電箱殼體與結合面的修復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投訴電話:0377-62377728 舉報郵箱:fbypt@bjly.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