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原校長、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原主席、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科協聯合國咨商信息與通信技術專業委員會主席。
在2025綠色低碳創新大會上,龔克以《數字經濟應是綠色經濟》為題,指出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增長核心引擎,但需服務于人類在地球的生存發展。他結合IPCC數據強調地球因人類活動面臨“發燒”警報,數字技術一方面能助力綠色轉型,但另一方面其自身存在能耗高、物耗大、廢物處理難等生態足跡問題。報告呼吁堅持數字技術服務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認真貫徹《全球數字契約》,推動數字化與綠色化協同轉型,大力推進數字經濟綠色化發展,并優先將數字技術應用于綠色發展領域,確保數字經濟成為綠色經濟而非灰色經濟。
“通常被稱為‘虛擬經濟’的數字經濟并不‘虛’,它要消耗大量能源和資源。2024年聯合國貿發會議的《數字經濟報告》一反常態地把注意力轉向數字化的環境足跡,向全世界提出來一個嚴肅的問題,即數字經濟是成為綠色經濟還是灰色經濟?”
要點1.數字經濟要以人類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在新型數字技術的強力推動下,“數字經濟現在發展非常快,數字經濟已經是全球經濟增長最核心的引擎。”他強調,在快速增長數字經濟指標面前,必須保持對于數字經濟發展目標和方向的清醒認識。作為人類經濟活動,數字經濟應服務于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目標作為自身發展的目標。
2.綠色轉型是人類持續發展的必選項。在龔克看來,綠色化轉型是人類價值觀驅動的轉型。比如,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目標就是基于對地球狀態進行科學監測,由各國科學家共同對大量數據進行科學建模和綜合分析得出的共識。他回顧地球演化和人類形成發展的歷史,指出:“人類的生存發展離不開這個地球,我們必須敬畏、尊重、順應和保護地球。”他援引IPCC地表平均溫升仿真圖,說明“人類活動造成了地球表面平均溫度的上升”,從而威脅到人類的生存條件,因此人類的活動尤其經濟社會活動必須實行綠色轉型。
3.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可以加速綠色轉型。數字化和人工智能技術已在綠色產業中展現巨大潛力,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帶來變革。他以電動車電池生產為例指出:“某動力電池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利用電芯原料和生產數據,融合電化學、材料學知識,建立人工智能模型對電芯容量進行估計,使電芯容量篩選分級過程的時間節省80%、能耗降低50%、精度提升10倍。”他強調,這種技術突破不僅提升了效率,也降低了綠色產品的邊際成本,尤其是大幅減少了動力電池生產的碳足跡。在這個意義上,數字化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帶來了希望。
4.數字經濟發展面臨能耗、物耗和廢棄物挑戰。數字經濟雖然帶來減碳機會,但本身也可能成為“灰色經濟”,對環境造成新負擔。“數字經濟的生態足跡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能耗,二是物耗,三是廢品。”他引用聯合國貿發組織報告稱“生產一臺2千克的電腦需要開采多達800千克的原材料”,而且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伴隨著碳排放和污染。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及其相關的智算中心、數據中心的能耗正在快速上升,數字經濟的綠色化已經成為現實而嚴峻的挑戰。
5.推動數字經濟綠色化需全生命周期系統設計。目前國際社會已經開展數字經濟綠色化行動,中國應積極發揮作用作出貢獻,加速實現數字與綠色的協同轉型。為此,必須從全生命周期視角設計技術和產業路徑。“我們必須著眼于整個數字化的全生命周期,在全生命周期里來實現數字化、綠色化的協同發展。”他強調,應關注能耗、水耗、材料循環等關鍵指標,制定和完善相關標準與政策,才能真正把數字經濟引導到服務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軌道上。
上一篇: 數字化轉型三階段:信息化→數字化→數智化
下一篇: 工貿企業粉塵防爆安全規定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投訴電話:0377-62377728 舉報郵箱:fbypt@bjly.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