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這四個字近年來頻繁出現在新聞、政策和各種工廠宣傳中,但很多人一聽就覺得“高大上”,卻未必真正理解它的內涵。
其實,智能制造并不是憑空冒出來的新概念,而是工業化發展進程中的一個必然階段。
如果說 工業1.0是蒸汽機驅動的機械化,工業2.0是電氣化與流水線,工業3.0是信息化與自動化,那么 工業4.0就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制造。
簡單來說:
因此,智能制造的本質就是:利用數據和智能算法,讓工廠從“人驅動”進化為“數據驅動”,實現柔性、高效、低成本的生產。
在中國工信部發布的《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中,智能制造一般分為 1級到5級,其中:
我們重點來看 3、4、5 級的區別,因為這才是多數企業爭取的目標。
?? 核心特征:信息流打通,數據能用起來
??? 工廠表現:
?? 價值:
?? 核心特征: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智能決策初步落地
??? 工廠表現:
?? 價值:
?? 核心特征:自主優化、行業引領
??? 工廠表現:
?? 價值:
很多企業疑惑:我上了MES、ERP,是不是就算智能制造了?
答案是:不一定。
換句話說:
智能制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更像是一場“長跑”:
對于大多數制造業工廠來說,當前的現實目標應該是 先邁過3級,逐步走向4級,別急著掛個“智能制造5級”的牌子自欺欺人。
因為智能制造從來不是“面子工程”,而是“效率革命”。只有真正用數據、系統和智能算法驅動業務,工廠才能迎來質的飛躍。
等級 |
名稱 |
核心特征 |
工廠典型表現 |
價值體現 |
1級 |
初始級 |
基礎依賴人工,信息記錄混亂 |
大量紙質單據、Excel臺賬;設備未聯網,數據主要靠人工抄寫 |
數據滯后,決策憑經驗,效率低 |
2級 |
規范級 |
基礎數字化,部分系統上線 |
有ERP、部分自動化設備;數據能電子化保存,但系統間不互通 |
管理流程標準化,減少手工錯誤 |
3級 |
集成級 |
內部信息流打通,系統集成 |
MES、ERP、WMS、設備聯網;訂單-生產-倉儲-質量數據能閉環 |
工廠透明化,問題可實時發現,效率明顯提升 |
4級 |
協同級 |
上下游協同,智能決策初步應用 |
供應鏈、客戶、物流系統互聯;具備預測性維護、智能排產 |
交付周期縮短,庫存減少,供應鏈更穩定 |
5級 |
引領級 |
自主優化、行業引領 |
無人化車間、數字孿生、AI驅動決策;個性化定制大規模實現 |
全流程可視可控,效率極致化,引領行業標準 |
上一篇: 數據治理,不是管數據,是管人怎么管數據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投訴電話:0377-62377728 舉報郵箱:fbypt@bjly.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