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舉個例子,我在廣東的一個朋友,唐老板的真實故事。
唐老板在東莞的燈飾廠忙時有100多名工人,燈飾訂單多數都是出口產品,忙碌時車間連續幾個月加班,“后來生產逐漸下滑,加班很少了,一是訂單減少、價格下降沒錢賺了;二是員工工資一直在漲,減少員工又導致訂單主動減少,還要倒貼錢來發工資,你說不關門干什么?”
唐先生早在2014年下半年果斷關掉工廠,回到了廣州的家,動用了親人的指標陸續買了4套大房子。“幸運的是買了房,不幸的是沒買更多。”他笑著說。
東莞很多企業主沒有唐先生幸運,近日,東莞某紙類制品有限公司倒閉后,其累計拖欠工人工資、經濟補償金、海關關稅、供應商貨款共計4700余萬元,當地法院拍賣其名下資產等方式已執行900余萬元。債務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為了使企業部門杠桿下降,銀行的房貸不良率遠低于1,于是拼命給個人貸款買房,給家庭加杠桿。而個人愛投資的也非房子莫屬。
倒閉、欠薪、供應商貨款追償、資不抵債……近幾年,部分制造業企業老板陷入困境,而那些自認為“轉型”成功的,都是退出企業經營轉身投資房子的。“辛辛苦苦做了十多年工廠,還不如買了幾套房子賺錢。”唐先生感嘆道,做企業賺錢后要不斷加大投入,競爭大壓力大連覺也睡不好,買房子躺著也能賺大錢。
其實,廣東東莞400多家企業倒閉的真正原因,就是因為很多 東莞工廠企業倒閉政府扶持。
這一輪倒閉潮和2008年金融危機造成的倒閉潮有著本質的區別。“2008年,三來一補的外貿型企業倒閉,更多是受到外需萎縮的影響,屬于市場原因,這一輪的倒閉,更多的是產業因素,即傳統代工類工廠依靠的產業基礎不復存在。
現在國家提出中國制造2025,意思是中國制造到時要實現4.0。沒有技術創新的甚至污染企業必然走向滅亡。其實,近幾年內地跟北方關閉的污染的益效低的企業數不勝數。比如河北的鋼企,山西的煤企等,大批大批的關閉,有的還是大中型企業。
目前中國快速發展震驚世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粗放廠品已不合中國人胃口。近幾年,"中國山寨"逐漸在國際媒體上淡化甚至不說了,就是因為中國的許多出口產品的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在中國賺不到錢的粗放企業,代理工廠,紛紛搬遷到東南亞、印度等人工成本低的國家。
也就是說,低端制造和代工類企業正在喪失產業發展的土壤。這足以給東莞制造乃至中國制造一個警鐘,他們面臨的是產業的變遷,是人力資源、土地等要素完全改變環境下的一個挑戰。
可以確定的是,那些自身運營水平沒有得到改善,又沒有品牌和技術的代工類企業,正在退出,屬于他們的時代結束了。
上一篇: 河南省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實施方案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投訴電話:0377-62377728 舉報郵箱:fbypt@bjly.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