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主要在新業態培育、數字化供應鏈、投融資以及數字資源共享等方面開展,重點是依靠工業互聯網。2016年開始,包括工信部、發改委、網信辦在內,多個國家部委持續出臺了相應推進中小企業,包括信息化發展、數字化轉型的政策。整個國家層面對于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政策是不斷增強的,中小企業的信息化發展基礎也不斷完善。
目前全球已經大概有超過1/3的獨角獸企業來自我國,而這些獨角獸企業都是活躍在高技術和互聯網領域,熱衷于數字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優質企業對于數字產業化的帶動作用非常大。對于產業數字化,應該是逐步從消費互聯網到工業互聯階段來進行過渡。工業互聯網在促進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創新源頭的技術先導作用,不斷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進行強有力的賦能。
中小企業是數字化轉型的主戰場
我國產業數字化主要推動力量是在產業鏈核心地位的傳統行業龍頭企業及互聯網科技領軍企業,這些企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但不可忽視的是,中小企業憑借數量眾多,創新性、活躍性很強,一直作為全產業鏈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前端。因此,中小企業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主戰場,是推進產業數字化重要的承載力量。
通過對山東、江蘇、湖南、廣東和重慶等地區調研,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可分為三個階段:起步,實施和應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領軍梯隊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以及制造業單項冠軍。中小企業大多數是屬于輕資產企業,他們的信息化建設重在投入硬件方面,在解決方案上投入較少,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從硬件產品的購買,逐步向軟件服務和解決方案的購買轉變,是當前重要趨勢。
工業互聯網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我國供給側和需求側之間的打通存在一定的障礙,但是通過工業互聯網,能夠將需求向供應、設計、金融、采購、生產、物流、服務等一系列環節連接,讓數據無阻礙地流動,通過各種數字化工業模型的沉淀,數字技術、智能技術的應用,最終實現各種環節的智能化轉型。工業互聯網實際上就是將傳統的人機物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互聯,最終形成“六化”的應用,平臺化設計、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規模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
從整個工業互聯網的功能體系看,工業互聯網是以網絡為基礎、平臺為中樞、安全為保障、數據為要素,構成數字化生態。工業互聯網從供給側出發,以整合市場的主體引導,向傳統的生產要素,向制造業產業鏈斷鏈點集聚,從而加速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進程。工業互聯網最大的價值在于實現的是資源要素匹配效率的提升。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工業互聯網降低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門檻。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最大的問題,是其對成本的投入,包括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而工業互聯網的使用,首先,能夠通過降低測試運營的費用、減少配套硬件和人力資源投入以及數據的貫通和業務的協同來減少中小企業資金的成本。其次,輕量級的線上服務的加快部署,能夠減少企業在生產、運營等各個環節的時間成本。基于工業互聯網可以激發共享經濟,或者是平臺經濟的新的模式。中小企業通過設備的共享、產能的共享、技術和服務的共享等,解決充分開放閑置資源和能力,不斷推進新的增長動能。
面臨的主要障礙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障礙如下。
第一,技術門檻過高。中小企業數字化的水平并不高,目前已開展數字化轉型的中小企業,大多數只是處于能力上云、業務上云,最多是設備上云的階段。從供給方來看,市場上很多的數字化升級改造的服務,大多提供的是通用型的解決方案,而處于當前的這種數字化轉型不同階段的中小企業,其轉型投入的側重點不同、需求不同,這些方案是沒辦法滿足中小企業個性化需求的。
第二,成本過高。數字化轉型需要一定的投入,是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并不是單點式解決問題的。數字化改造見效慢,風險高,效益短期內并不明顯。中小企業要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和發展問題,在投資方面有諸多顧慮。
第三,相關人才的缺乏。大部分中小企業內部并沒有數字化人才的培養體系,生產、運營,還有支撐管理等環節都缺乏數字化人才的支撐。當前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還沒有很明確的成功范本,而且存在數據風險。
五方面推進數字化轉型
從供需規模、產業生態環境構建、發展基礎、模式創新和安全這五個方面應有如下推進:
從供需看,供給側應培育一批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的服務商,遴選一批基礎性共性工業App,征集發布一批輕量級數字化解決方案。從需求側看,通過智能化、大企業牽頭結合國家來支持,推動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中小企業的智能化數字化賦能體驗中心,能夠將優秀的中小企業的解決方案和產品進行展示,從而對中小企業賦能來進行一個普及性的宣傳。
環境上應多樹標桿,包括加大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等試點示范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引領性的作用。地方政府應為中小企業提供運行監測,發揮行業和區域國家工業化大數據中心的體系作用,能夠推動區域和行業中小企業活動的監測分析平臺發展。同時,搭建數字化轉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
夯實基礎上應加強對員工職業技能培訓支持力度。加強現代職教隊伍體系,鼓勵企業與學校開展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實訓平臺建設,打造一批高水平的職業院校和專業,形成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人才后備梯隊。應構建起一種高校、職業院校、金融機構等為主體的智能咨詢的團隊,同時鼓勵企業能夠大力引進數字化的人才。
創新模式上應打造中小企業產融公共服務平臺,建立企業運行的評估評測機制及風險預警機制,完善風控模型和信譽臺賬等功能,打通政企的數據壁壘,加強金融業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資金支持。
安全上應能夠讓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具備安全服務的能力,包括建立白名單制度。應充分運用第三方組織力量,打造中小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安全公共服務平臺。應建立重點行業安全防護能力,在重點行業里面落實安全主體責任。應發展數字化轉型安全產業,也要加強培育安全類型的產業。
下一篇: 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本質與誤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投訴電話:0377-62377728 舉報郵箱:fbypt@bjly.net.cn